绍兴历史街区更新设计分析

谢立伟

 

绍兴作为江南有名的水乡古镇,有着其自己独特的特征。

所谓古镇,是指历经风雨保留下来,并且有幸延续发展下来的古代小城镇。这样的古镇,一般其基本特征未变,且环境、格局、建筑、历史遗存、传统的氛围等都保留较好,是我们在现代的环境中所能见到的古风的小城镇。

 

据记载,最早的小城镇出现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局人,此城郭之始也”。这些历史古镇在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之后,面对我们新的生活、经济发展方式和内容,以及新的发展的要求却显现出了种种的不适应。在人口飞速增长的压力面前,也渐渐暴露出了诸如卫生、安全、采光通风、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问题。在这种种的矛盾冲突中,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是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尖锐的矛盾。

 

大规模的拆除老城乡的街道河道,进行新的规划开发可以快捷的解决上述种种现代生活与老的城镇不相容的问题。但古镇亲切的空间氛围和尺度,千百年沉淀下来的实用而和谐的空间模式和空间格局都将会荡然无存。这就需要使这些大多自发形成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古镇能在不失去其根本的空间结构,保留其千百年的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的前提下,同时又能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绍兴城市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的规模也比较大,经济发展较快。同时,我们在对绍兴城的调查中发现,城中需要保护的建筑大多是以片断的形式存在的。也就是说,绍兴城中保存较好的历史街区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是各自作为整个城市中的一个环节独立存在。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加上初期的发展模式和人们的保护观念等原因,使得中国大部分的历史古城中的一部分在发展中被破坏。所以,因为种种原因遗留下来的老的街巷和城区就处于了一种全新的环境之中。这些在建筑保护中占绝大多数的街区如何保护和开发,应该是我们在城市的保护、改造与更新中碰到的最多的情况。

 

这些老建筑的功能和生活标准已经不能再适应新的城市生活的需要。在绍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这样的老房子当中更多的是老年人居住在里面。年轻人则更多的是居住在城郊新开发的小区当中。这样一来,造成历史街区的老龄化。一个没有年轻人的区域是缺少生机和活力的,是一个将老去的区域。这是问题之一。问题之二是历史街区的改造大多停留在对其表皮的改造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建筑的衰老和衰败,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与城市新的生活标准不能协调的矛盾。

 

这里所要注意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在不违背保护的大前提下,对街区进行开发。合理的功能的改变可以促进其发展,不合理的改变更多的将会是对街区的破坏。

 

接下来的是关于如何在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城区里建造新的建筑。

在我的设计中,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步:鉴定绍兴老房子价值的方法。

建筑的价值不只是由建筑年代的因素决定,还包括着建筑保存的完好程度,建筑的商业价值,建筑的文化价值等等。

在这里,我们对其价值从建筑的文化价值,文物价值(包括建筑的规格和建造年代),建筑的保存完好的程度来分析老城区中的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为了更好的量化这些界限模糊的标准,我给出了一个可量化表示的公式。在这个公式中,其价值用L来表示。建筑的文化价值、文物价值、保存完好度分别相应的用XYZ来表示。建筑的规格和建造的年代则分别用mn来表示。在分析以上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L=AX+BYZ=AX+BmnZ,这里面AB分别为特定的权重。由此,我们就可以对特定的区域进行定量的分析,并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一个较大的城区,将之分成较小的区域再进行分析定位。

这里,我们将绍兴城中保存较好较完整的并且比较大的历史街区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的结果:

通过以上得到的结果,我们可以决定一个区域中,哪些建筑是要保护的,哪些建筑需要我们来更新。

第二步:在有着悠久历史的区域中建立新建筑的方法。

对老建筑的分析,我将会从四个方面进行。

l        首先是建筑的平面。如建筑平面的虚实关系等。

这里,我们以最基本,最简单的台门的形式作为对象进行分析。在分析其平面的虚实关系、构成方式,并对最初的原型做出平面上的变化之后,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对比图形。

图中右面为原来的我们找到的台门的平面形式,左面的图形则是经过我们分析、变形之后得到的平面形式。

l        其次我们关心的是老建筑的尺度。

建筑感受最直接的因素是建筑的大小。在绍兴的老建筑当中,以1-2层的建筑居多,极少数为3层。因此,我们在形成新的建筑形式的时候,就考虑新建筑的体量会和老的建筑体量尽量接近。这样,二者共存的时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强烈的视觉冲突,使二者更加和谐自然的存在。我们在第一幅图的基础上考虑到建筑体量的问题,将之进一步变化,就得到了以下的结果。同样,右边为原型,左边为其变化后形式。

l        再次是在老建筑中有代表性的元素。如屋顶的形式等等。

我们在第二次变化的基础上将第三种要素再次进行叠加。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对于不同区域的建筑总会有其独特的,具有很强识别性的东西。如对于中国传统的建筑来说大屋顶的形式就是和西方古建筑区分的一个很好的标志。而在绍兴,这种颇具特色的硬山屋顶则是它的一个具有识别性的特征。如果我们把这个假设放到中国的徽派建筑中,很可能我们所选的元素就会改成它漂亮的独特的封火山墙了。在这之后,在与老建筑的分析和对比中,新的建筑形式就基本形成了。如图示中左边的图形。

l        最后是对绍兴老建筑的材料的使用。

在绍兴,房子大多是砖和木头建造的,屋顶用会用瓦来覆盖。建筑的外墙多为砖砌。然而建筑的内部则多为木头建造,这样,在建筑中就形成了一种辩证的关系。

这样,我们就提出了一个可以用在绍兴的历史街区的使用的新建筑的原型。其具体运用见下图。